影評【第36個故事】

 

 

【第36個故事】
導演:蕭雅全
演員:桂綸鎂、林辰晞、張翰
台灣上映日期:514

 

 蕭雅全作品、桂綸鎂主演【第36個故事】,圍繞在台北市富錦街頭的朵兒咖啡館。場景人物極為簡單,甚至沒有主要的故事。其實故事是朵兒這個「人」。咖啡館主人朵兒(桂綸鎂飾演),就像她覺得重要的美麗杯子,空心等待被注入咖啡(故事)。它藉旁白敘述出場,中間開了夢想的咖啡館,在經營咖啡館的電影時間裡,朵兒從「之前」到「之後」,她改變了。【第36個故事】著重在朵兒這個人的流變,對於「妥協」的「雙重抵抗」,之前她終結了對現實的妥協,終於開了咖啡館;之後她終結了更深層對成長的妥協,她要去開展自己的故事。

 

 「從虛構指涉真實」

 

 電影要讓朵兒這個角色,從形象到性格逐漸顯露並變作真實,即從造假的虛構轉變出電影的真實;但【第36個故事】裡,導演似乎有更大的企圖,要將朵兒去和台北連結,投射成真實的台北人/女性。觀眾如何看待朵兒這份真實性的多寡,就看自己的「心理價值」。

 

 先談真實的投射,影片最特別是數度插入如尚胡許真實電影的手法,對台北街頭人物的訪談,提出二選一的抉擇。這些答案不代表對錯,而是指向真實的可能性,朵兒的選擇彷彿真實生活在台北的人也會這麼做,對應的指涉,給朵兒在真實台北的位置。無論她選擇「海芋」或「賠錢」,我們相信台北女孩就會這麼做。無論她選擇「讀書」或「存錢」或「環遊世界」,這些都沒有差別。我們期待她做出選擇,彷彿代替我們做出選擇。 

 

 

  片中咖啡館的「以物易物」,我只當作是劇情的機制 ,電影重點在朵兒的轉變。薔兒(林辰晞飾演)的角色就像是【失戀排行榜】裡的傑克布萊克,他設定著遊戲規則,定奪交易的成敗,但她不是焦點。薔兒是朵兒的分身或鏡像,輔助完成朵兒的流變。當薔兒對著空姐編造故事時,朵兒轉變了;當凡事精算成本損益的朵兒,也願意用聽歌來換書的時候,她「轉變」了(薔兒也轉變了)。當她聽完35個城市故事卻沒有自己的故事時,她轉變了。【第36個故事】關注的就是朵兒這個人的改變,如果她改變了,我們呢?

 

「從封閉指向開放」

 

 我們可以這樣想,【第36個故事】宛如是個關於啟蒙的故事。聽見故事的朵兒,就像【竊聽風暴】聽見貝多芬《熱情奏鳴曲》的東德幹員,就像【巴爾札克與小裁縫】裡的小裁縫。它投射的是對當下環境的虛弱無力,對外面世界感到精采可期。朵兒或薔兒與母親的對話,則反映了處世態度的代溝和落差。反應著一種消極的抵抗,以及對現狀的不滿,朵兒於是覺醒,薔兒於是反抗。

 

 覺醒的朵兒說:「城市裡少了一張沙發,就有別處多了一張沙發。」 這是朵兒對城市的體悟。「城市」如同「朵兒」,都是一個集合,而不是獨一無二。影集《六人行》裡的那張沙發,就是獨一無二,因為那沙發上發生了故事。固守在咖啡館裡的朵兒,當她登記沙發客(即開放沙發給世界各地背包客)的同時,就是一個從封閉到開放的指涉。朵兒最後的選擇,也是奔向開放。

 

 

 【第36個故事】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她強調並希望傳遞的是那絲綻放前的狀態。花苞模樣相同,就像朵兒象徵是一部分女性/台北女性的集合,她本身的故事其實開放給觀眾去思考去縫合。它從捕捉真實的企圖,去投射女性從侷隅邁向啟蒙,從封閉投向開放。【第36個故事】是個感覺式的電影,或者是個宣傳電影,它鼓勵你去思考去置入,像一口許願井。它鼓勵走向真實走向開放,但它本身沒有什麼故事。像一種福音書。

 

 「你自己覺得什麼最重要?」

 

 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幕影片後半,朵兒和薔兒晚上在天台對話。鏡頭遠方是一輛到站的捷運列車。它到達、停頓、再出發。朵兒也出發了。所有的故事都只是經過,之前停頓,之後出發。我喜歡這部電影是它真的鼓勵我出發,鼓勵我之前的都是經過,之後也是繼續地停頓、出發,但心態已然不同。它不單是夢想的啟蒙,咖啡店後來已不如朵兒想像優雅,因為她不甘於成為配角;然後她發現她也沒有當過主角,她連第36個城市的故事都沒有,於是她出發。那是對自我的啟蒙,以及對過去自我的反抗。

 

 當然,我喜歡【第36個故事】精緻的光影和美術,場景就像三廳電影簡單,但有浪漫活潑的細節。我無法聽清雷光夏的歌詞,但她的音樂和吟唱讓我聽見女性的細緻溫柔和渴望超越,音樂使這部電影有力量。我喜歡桂綸鎂,看她演戲真是賞心悅目,她口氣和咬字又有不同,表演更自在。我喜歡林辰晞那場像《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那樣編造故事,那般剛中帶柔,看似純真又不可欺,搶到我視線,佔住位置。當然我不喜歡電影企圖投射真實台北,不喜歡那些如真實電影的插入,她呈現的是選擇;我也不喜歡電影投射的台北女性,感覺封建、窄化,它也沒處理好為何有人遊歷世界後選擇留下,有人此時出發。旁白是個敗筆。字卡也是。

 

 從【愛麗絲的鏡子】到【第36個故事】,侯導監製的作品似乎都有種文學的抒散,要觀眾用智慧和經驗去思考填充。好像黃耀明歌詞:「識得春和秋中,填夏與冬,但喜歡填不知道。」朵兒最終獲得的就這個喜歡填不知道的閒情。影迷能不能收下這份閒情,就是「心理價值」。一個可以處理成【失戀排行榜】的故事,它沒有這麼做,面對國片之道,我是「善貸且成」,所以我很能欣賞。

 

 其實你也不用問【第36個故事】是什麼?就好像問「楚浮的名作叫【400擊】,那前399集是什麼?」其實重點就在這一「擊」,巴爾札克擊中小裁縫的一擊。電影牽引出故事,故事是一個旅行,那一擊,就是旅行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trick, pm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