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告白】

gohaku1.jpg 

影片:【告白】 

導演:【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島哲也(Drew Dowdle)

演員:松隆子、木村佳乃、岡田將生 

上映日期:1029

 

 日片【告白】目前引爆口碑不在話下,這個描述女星松隆子飾演女教師森口悠子,因愛女被班上國中生殺害的故事,從小說到如今搬上大銀幕都受到好評。然而,【告白】不論小說或電影都不純然只是推理故事,電影沒有花時間去討論是37名學生中的那2名殺人,戲劇結構中沒人辦案,也沒人去分析森口老師與學生有何冤仇。它是犯罪書寫,「告白」類似所有「後911電影」一樣,它期待的是認罪及償還,在戲劇時間中償還,就是劇本寫作中所稱 <主角必受的苦難(ordeal)。

 

 所以,不要問為何是那兩個學生?為何【盲流感】裡的人會瞎眼(又復明)?【告白】的戲劇時間是滑動的,它不是【羅生門】的眾說紛紜卻共同指向單一事件,【告白】是描述一個偶發事件前後,相關人物牽涉在災難中的醞釀和餘震。它描述一個「邪惡」發生後,牽涉其中的人如何回應加諸身上的邪惡,在這部小說和電影裡,它們選擇「復仇」。 

 

 先講戲劇時間,電影不是【刺激驚爆點】,戲劇時間大約應是4月到7月,森口老師在班上發表驚人告白後,從理應萬花齊放生意盎然的春季到期末結束,插敘修哉對母親的回憶。

 

 再來是角色關係,電影中的登場人物,難道不是為了找出殺害森口老師女兒愛美的兇手嗎?其實不全然是。這幾個角色本來就有關連(師生及家長),與其說它們在時空上參與或執行了這個謀殺,倒不如說是因為謀殺,而讓觀眾認識到這些人,如森口老師、北原美月、渡邊修哉、直樹母親、寺田老師、櫻宫正義。

 

 我們在【告白】裡看到他們的說法,認識了這些角色,宛如皮藍德婁名作《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如同劇中他們都參與了「糜鹿王國」的演出,在【告白】裡,他們真正的共通點在於,他們內心所懷抱的,對另一個人的「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當這個愛被剝奪之後,他們也就失控,或步上不歸路而因此犧牲。

 

 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地說:《告白》是六個愛情故事,串起變成一個復仇故事,電影更是如此。此外,如同《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是荒誕劇場的先驅,《告白》也絕對不是寫實的,不是訴求反應日本社會或教育問題,它是個荒謬的復仇劇,只是犯罪舞台是校園犯罪,串起很多常見的校園問題,但手法是形式主義的,就愛與復仇的主軸來看,也不是純然專屬日本的。(較有趣是渡邊修哉,容後敘述)

 

 可以說,電影【告白】是部驚人改編,超完美復仇的故事! 在導演中島哲也極致更勝所有司迪麥廣告總和的高明鏡頭下,所有角色都像松子一樣有著令人討厭的理由:那就是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當這份愛被剝奪,讓人見識到恨跟愛一樣,可以無條件地極端,並癡心信仰穿過火焰後能找到希望的光,而釀成片中重重不可挽回的悲劇

 

 

 在中島哲也的眼中,這些角色都像【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松子,所有人從森口對愛美、美月對修哉、修哉對母親、母親對直樹、寺田對櫻宮,它們都出於一種指向單純強烈的愛。【告白】不是最早拿HIV開玩笑的,【你他媽的也是】【哈利波特】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奎隆(Alfonso Cuaron)早在1991年處女作【Sólo con tu pareja,就描述一名花花公子被護士前女友惡作劇體檢HIV陽性,碟名中譯為【愛在歇斯底里時】,拿來描述【告白】裡的角色們都很適合。

 

當然日片【告白】的影像完全不像拉丁美洲熱情狂放,它極為冷洌黑暗,像雨夜的恐怖故事。【告白】電影改編最厲害的當然包括中島哲也如萬花筒般高超且精緻化的影像,它忠於原著用「羅生門」式角色段落,將影片分成多段,像萬花筒或拼圖的碎片,讓觀眾自行去組織時間,這個手法前後呼應非常高竿。

 

 就影像美學而言.中島哲也用高色溫光照並數位調色,讓全片呈現偏灰藍的冷色系,為影片定調,觀眾可以明顯看出片中在處理愛美的回憶片段時,不同色溫的效果,而數位調色讓片中的紅色偏黑,如此血液像乾掉的,如直樹母親濺灑而出的,不像血液的血液。因此更顯片中的牛奶盒及液態血液的豔紅。【告白】片中窗外總是下雨或飄落櫻花,室內的人常是流淚,這些晃動的光影下,影像基調灰藍而面無血氣,各個像人間幽靈;尤其是,森口老師身著黑色風衣在步出餐廳後,蹲地痛哭,然後再爬起來,這是全片罕見但驚人的長鏡頭,也強化了人性中復仇的合理性。

 

 《告白》的角色明顯有不合理或誇張的戲劇性,如前所述,尤以天才學生渡邊修哉為例;這個角色極度偏執,對於熟悉日本電影及哈日觀眾不難理解,但西方觀眾不知何如;這種年紀輕輕卻意外獲得極大毀滅力的角色,出現在大量日本近未來動漫作品中,如大友克洋【光明戰士阿基拉】或庵野秀明【新世紀福音戰士】。

 

 作者筆下這角色引用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被選中的非凡人物為了新世界的成長,有超越現行社會規範的權力。」不曉得原著作者湊佳苗對動漫文化深入多少,或者她關心的只是阿修對母親所懷抱「無條件的愛」?不過儘管這天才小發明家多不合理,它卻是全書中燃燒最劇烈的靈魂,與森口老師對應著母與子的主題。

 

導演中島哲也除了擅長的影像處理外,改編概念上也很掌握原著精髓,除了美月角色及直樹姐姐角色的兩大濃縮外,比較突出的手法有三,一是遵循電影的線性時間限制,從森口老師的告白時,小說裡的A(修哉)和B(直樹),都在鏡頭下開場即現形,披露了敘事主角(小說則可以非線性重讀跳讀,比較鬆綁)。

 

 第二個突出之處,在片末大爆炸特效,在這個遭詬病稍嫌冗長的片段,我倒認為中島哲也運用得極為恰當,它置入倒轉時鐘這個設定,去突顯傷害的不可逆轉,以及全片如用破碎拼圖去重組原圖的影片結構,這些角色的犧牲與傷害,都來自這份無條件的愛。至於特效則是相當驚人。

 

 第三則是片尾黑幕時的最後一句對白。我不能爆雷。(兩週後再補上) 。

 

gohaku2.jpg 

 

 

 文末我必須一提是導演的精準控制。電影進入中期,當修哉開始與美月進入關係後,我一度覺得導演已收束影像美學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控的炫技,直到直樹獨自在房間的劇情開始,當他束手無策地坐在桌前,額頭如骨牌般向桌面一倒,再配上卡通般的音效,我知道中島哲也始終沒有離開,電影【告白】是個極致形式主義的作品,它仰賴導演毫不鬆懈的精密的掌控,我必須說【告白】裡面學生群眾的走位及場面調度都是極精準的,片末那學生讓道給森口老師的鳥瞰鏡頭,就讓人想到Busby Berkeley的歌舞電影,【告白】就是這麼精采的電影。

 

 原著小說的森口老師同時是「神職者」也是「傳道者」,如果你將《告白》當成聖經《約伯記》來看也可以破題,在神的眼光中犯意和動機都不重要,除非是天生的惡(通常稱撒旦),真正重要的是信仰和懺悔。原著中最厲害的,莫過於修哉對母親的愛,傷害了一個母親;但相反的,它終究逃不出另一個母親的掌心。《告白》如同其名,人生愛恨嗔癡,喜怒哀樂,都是自找。觀眾則是在一個更完美的復仇計畫中,逃脫了歇斯底里的學生,看似戰勝了惡,由另一個母親失去的愛,而戰勝了惡。

 

gohaku3.jpg 

 

 總之,【告白】絕不僅是企圖反映或討論日本師生教育或社會問題,它所有角色都偏執得狠,甚至有點異常,異常地愛著異性同學同性同學,愛媽媽愛著有愛滋病的丈夫,其實它是非常「霹靂火」的組合,我相信所有看過的觀眾都覺得夠味又過癮,老師在餐廳對女班長撇嘴,在禮堂直接扯學生頭髮,你看看。松隆子用電話對修哉說:「就算未成年法可以保護你,我也不會原諒你。」

 

 

 想到松隆子若是用台語來念這句台詞,我想電話另端的「小聰頭」也會哭出聲吧!不過,松隆子還是有送上一句很有日本味的名言,她說:「生命中最重要的聲音,不是啪鏘…」,此時電影畫面上輕飄在耳朵旁的小肥皂泡,破了…

 

 「是『崩鏘』!!!!」(Dokan!)!這一幕,松隆子眼睛圓得有如銅鑼般,吼聲響噹噹,那沒看到電影是不知道的。這一幕,毫不意外篤定入選本人年度十大電影經典畫面,並將順利封后。

 

總之,【告白】是很棒的電影,但不要用單純推理或日本社會的眼光去看它。試著想大一點,如人與人之間,無條件的愛。這其實是最強烈最歇斯底里最無神論卻又最有血有肉的情感,或者情慾。今年一定要看的電影,如果你一年只看一部日片,今年鐵定就是它了。/完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trick, pm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