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大尾鱸鰻】(David Loman)

導演:邱瓈宽 KWAN

演員:豬哥亮、郭采潔、楊祐寧

上映日期:21

 

 

 【大尾鱸鰻】是一部剝削電影。充斥著低俗笑話與剝削文化。60年代美國有一系列專門訴求黑人觀眾的黑人剝削電影,如【Shaft】【Superfly】,它讓黑人拿著特製大號又閃亮的槍,憑著無腦蠻幹屌長的刻板印象,去耍痞耍帥耍流氓。當時黑人觀眾頗能認同片名有「Black」的這種電影,畢竟主流電影裡黑人不是罪犯就是奴隸,這種剝削電影的主角雖然也是罪犯,但鵰是大鵰,梟是雄梟,其人也風光,其死也悲壯。更何況,它在片名前面加了「Black」。

 

 我沒想到五十年後,我還會看到一部以台灣人為主角的剝削電影,片名前面還不忘給我加個「大」,叫做【大尾鱸鰻】。裡面全是小人物,三教九流都有;連象徵希望的青春世代主角,郭采潔楊祐寧也都是家庭破碎,而且哭笑不問理由。全片沒有一個合理的劇情,沒有一個健全心智的人物,甚至沒有真正大尾的流氓。

 

 「大」在哪裡?即便是【陣頭】【雞排英雄】,即便【艋舺】,我至少看到角色人物,看到一口氣魄。【大尾鱸鰻】是大在哪裡?

 

 我記得,看完【陣頭】和【父後七日】,我能記得片中台語的優美,像陳博正在廟前對兒子說的一席話話。【大尾鱸鰻】片中台語說得自然而親民,幾乎宛如台語電影了,但可惜它大量玩弄台語/國語/英文的錯譯,不要說毫無優美可言,在片中更徒然造成劇中角色災難,人物顯得癡愚單薄,也無益劇情推展。這電影不但做掉了不少大哥小弟,也做掉了優美的台語。

 

 就像片名有很多種誤讀錯讀和解讀,【大尾鱸鰻】不是一個實存的人或物或者故事,它就像一個任由廢氣填充的殼。它能感應人的目光,發出屁聲。放滿90分鐘的屁,收你250元。【大尾鱸鰻】劇情結構及角色人物都粗糙而鬆散,整部片彷彿一切皆可以搞笑消解,以「搞笑」便宜行事,父死也搞笑,葬儀也搞笑,應名為正義的「DL」搞笑,沒有良知也沒有倫理,更在賺飽一片廉價眼淚之後,發現是送錯報告。這種敘事不是痞子裝流氓那樣簡單,它是當觀眾空氣。那一而再再而三的消費謝金燕,真是流多的淚不鹹,徒然覺得悲哀。

 

 電影開場十分鐘非常生猛新鮮,但這種便宜操作的粗俗笑料,很快就貧乏了。【大尾鱸鰻】片頭用一段抒情倒敘,帶觀眾回顧商業起飛的1980年代。如果你閱讀盧非易著作《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80~1984也是寫史的年代。政治氣氛鬆動,首先反映在國片製作上的是一波快速墮落,尤其是犯罪片嬉鬧片校園青春片的快速搶灘。直到1985年許不了的過世,才終結了這一場爛片鬧劇。

 

 昆汀塔倫提諾也曾複製過低成本B級或剝削電影,如「磨坊電影」(Grindhouse Film),例如他與拍檔羅德格里茲合作的【異星戰場】(Planet of Terror)。它針對非白人市場,而以後現代的戲謔混種,去玩出美學和趣味。新作【決殺令】是把專屬白人的「Shoot-Em-Up」西部片類型,放到黑人主角電影裡,都既有美學也有政治企圖。這樣的電影不看輕你以工作勞動換來的薪水。

 

 反觀【大尾鱸鰻】,它的海報和預告都是精明商業算計的。而且它是朝向「台灣觀眾」一如你我為目標族群而來的,結果是這樣內容水準。試想亞當山德勒拍個【龍鳯大雙胞】,名聲一夕岌岌可危,【大尾鱸鰻】在乎金酸莓嗎?就算演員在乎,【大尾鱸鰻】啟用都是極具人氣的台灣演員,可是他們的經紀人面對台灣的製片環境,覝在和以後,有用心挑片的空間嗎。

 

 唯一值得稱許導演和片組用心之處在於沒讓豬哥亮、郭采潔或楊祐寧拿槍,這用心之處我看到了。我也謝謝三朵花。她們「拿錢辦事」「求爽得爽」「何必認真」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身為觀眾的我在企圖認真跟隨故事幾乎崩潰的那一刻,「照到了一面鏡子」。

 

 【大尾鱸鰻】如果大賣起來,未來兩三年可見將有一波複製翻拍。領惡劣風氣之先的【大尾鱸鰻】不但荷包賺滿,大可翹腳拈鬍對這一系列跟拍電影說,「我是恁老爸」。只不過你家附近戲院未來將有後多這類型的台灣電影等著上檔,你難道不會擔心「你好大,我好怕」?

 

 【大尾鱸鰻】若將產製與消費者,視為勞資關係,它就是拍片資本家略施巧計,製造衝動商品,誘拐勞動者繳回勞動所得,回流資本家荷包滿滿,買票看片的觀眾等同被扣留薪資。成為被剝削的一群。不論你以支持電影或台灣電影而買票花錢,都是把剩餘價值送回給資本家,開啟下一次循環剝削,因為拍這種片的不是電影人或藝術家,而是馬克思厭惡的資本家。就是如此,看電影也會被剝削,只是你不知道,不在意小錢。就像國片輔導金也不在意,因為花的是納稅人的錢。

 

 所有台灣觀眾,這部以台灣人為訴求的電影,在片名前加個「大」字的台灣電影,看完後你不妨想想,你得到了什麼,你希望繼續花錢看這種電影嗎?你走出戲院是否昂首大步,胸舒氣暢呢?如果沒有,「台灣人,你怎麼能不生氣?」

 

 總之【大尾鱸鰻】不足以稱為電影,對於一部劇情沒有敘事結構、手法沒有場面調度的電影,我無法接受花錢看這部電影,我也無法苟同它葷腥不忌,國罵滿天飛,粗俗得可以,是不是夠爽夠葷腥不忌就可以不顧敘事邏輯,我也存疑。還有,在金蝦獎舉辦多屆票選爛片,仍有影評人以「影評」之名吹捧,只能說拍電影的人矯情,鬻文吹捧矯情者等而下之。

 

 

 我就是因此被剝削的觀眾,我有權發出不平之鳴。並希望【大尾鱸鰻】是最後一部騙到我的台灣電影。我真的傻傻以為會在片中找到身為台灣人我很「大尾」的感覺,果然身為觀眾我永遠是資訊不平等的弱勢一方。但在我自己的房間,我的怒吼最大,以上就是我的怒吼。/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trick, pm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