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stellar3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

演員:馬修麥康納、安海瑟葳、潔西卡崔絲坦、米高肯恩

上映日期:117

  

(以下無雷)

 我大概有一年沒寫影評了。185電影人都在做書很忙。不過《控制》原著小說大賣,時間來了。

 

 

 【星際效應】是【全面啟動】和拍到第三集已於心無寄【蝙蝠俠】的大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新作。諾蘭從技術面和心理面都是當代最恃才傲物的商業片大導演,諾蘭的天才全面展現在敘事劇本、影像技術和科普知識的高明結合上。最後一項就如同丹布朗的符號學,站在浪尖上,指引觀眾發現看不見的東西。

 

 

 單純就電影論電影,【星際效應】延續所有【全面啟動】的優點,劇本非常高明緊湊,沒有時間恍神,好比紙上模擬的蟲洞在三度空間看起來是什麼形狀?(答案是球體,沒多一秒可想。片中屢屢如此不用對白圖方便,而選用影像畫面敘事);劇本轉折更緊湊,卡司等級更高,特效場面依舊壯觀震撼,導演將約七十分鐘的IMAX影像,不僅運用在太空畫面中,也運用在演員特寫上,演技使故事更加引人入勝,很少看到諾蘭電影主角情緒哭到這種程度。配樂漢斯季默這回少使用交響樂而大量使用復古像范吉利斯的電子合成器。呈現出科幻及如謎空洞的氛圍。但劇本和表演仍是最出色的支柱。這是我今年看到最震撼的電影,當然鄭重地推薦。

 

 

 

inter2

 

 

 

 其實【蝙蝠俠】拍到第三集已與其他商業片無大分殊。原創劇本人物的【全面啟動】一直新鮮,劇情的內在邏輯通透,夢被有系統地把玩;【星際效應】引用廣義相對論的「相對」時間則具有科學基礎,就是用科學演繹故事。

 

 

 類比一下,科學展覽往往需要用故事演繹科學,但諾蘭的電影常常用科學說故事。故事有人物與劇情,因此會有情感的波動和人性的抉擇。就好像他用魔術說故事,最後的大絕跟魔術一點沒有關係,人性贏了魔術。

 

 

 就像【全面啟動】裡夢境究竟如何計算時間,無法理解證實,【星際效應】裡現今科學沒有答案的事物也沒有出現奇蹟。如同【全面啟動】,對【星際效應】裡科學專有名辭的理解與否,並不影響劇情行進,你幾乎可以視這些炫奇的科學名詞,只是比較厲害解決問題的「槍砲」「數學」「物理」或whatever。重要的還是要想,這故事到底要講什麼,有什麼厲害?

 

 

 首先厲害的是這次時間的遊戲有物理科學根據,且十分翔實,不是聽聽黑洞傳來爸爸的頻率,容後再敘。此外,已知的物理學科普知識編入劇情,未知且未能實證的科學,則用高明的戲劇省略,並不流俗於科幻小說。導演諾蘭編寫【星際效應】的劇本令他卓爾出群。除了高明地引用物理學說故事之外,曾經人性贏過魔術,這次人性超越科學。

 

 

 

interstellar    

 

 

 【星際效應】劇情故事大致描述曾墜過機的飛行員馬修麥康納,在人類因糧食短缺必須放棄太空計畫後成為農夫,結果意外發現太空總署的星際移民計畫;馬修麥康納不顧女兒墨菲的反對,離開家人毅然加入行列駕駛太空船。他也是與安海瑟葳及過往投入星際移民的頂尖太空人中,唯一有家庭羈絆的人。因此這一路無論經歷何種打擊絕望,為了女兒墨菲,他無論如何都要回到地球。

 

 

 三句話說【全面啟動】,李奧納多利用作夢犯罪而有罪惡感,所以他要救出渡邊謙,就在贖罪過程中他犯的罪在夢裡來找他。重要的是人能克服罪惡感,而能重新面對自己。

 

 

 【星際效應】裡的所有人運用科學只是為了尋找未知的答案,目的是使人類延續。在這個地球即將無糧可食無氧氣可呼吸的末日倒數中,電影裡奔向太空的主角,將為人類解開四維空間之謎,從三維空間進化到四維空間。

 

 

 人類進化到四維空間而得以延續,靠的是腦力嗎?不全然是。露西靠的是腦力,【星際效應】裡靠的更是人性,一份父親對女兒的愛。人類延續之後會不會變成更高貴的種族?會的,這部電影告訴你高貴不存在於知識,而存在人類本心。

 

 

interstellar4  

 

 【星際效應】這個故事更大的成就,並不在聰明運用物理科普知識編寫故事。而是它用這件事情合理的可能性,來打破人類在電影中生理時間的限制。電影利用剪接,不過兩小時的片長,它既可以使影像時間逼近真實時間如伊朗電影,或者如愛森斯坦電影增加不存在的時間,或者如【永生樹】般進而通往永恒時間。

 

 

 甚至由費滋傑羅短篇故事【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從初始改變「生理時間」設定,班傑明不明原因肉體會由最老狀態出生,然後逐漸年輕,於是他能以一個四十歲男人的心理但三十歲男人的身體,與他畢生最愛的女子黛絲相遇。這大概是最浪漫的愛情故事了。這個故事使得「改變時間」有最正當也最受歡迎的理由。

 

 

 【星際效應】也利用科學即物理學假設來玩弄時間。這部電影最令我感動的就是,這個故事打破了角色人物生理時間的限制。過去電影就算故事走過五十年、一百年、兩千年或更久,人物除非投胎、整型、穿越如【魔鬼終結者】,否則無法活過一百或者一百五十歲。【星際效應】這個故事卻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多,他讓主角及我們明白,對子女的愛或對人類的愛有其必要,因為我們會繼續繁衍相愛,儘管人類仍保有自私或邪惡,但人類的延續有其必要,因為心性高貴的人會存活,信守諾言的人會存活,曾經失敗的人仍能貢獻專長及理想,造福更多人類存活。

 

 

  子女對父母的思念又何嘗不深?對著冰冷的小鏡頭,他們說了十幾年。當二十三年的人生在集錦的單向留言中一閃而過,為人父母,未曾參與相伴就匆匆過去幾十歲的遺憾,第一回逼出我的眼淚,瞬間懂得了何謂「相對」的時間,再幾小時太空漂流,我最愛的人就要消失在世上了,而我未曾陪伴他經歷,甚至見不到最後一面。歐文小說《李伯大夢》(Rip can Wrinkle)恰可同時反思【星際效應】和【全面啟動】,時間不會為誰停留,死亡必然是生命的終結,但真正痛苦的恐怕是被所愛遺忘,活在被所愛遺忘的深淵之中。

 

 

 於是,為地球末日找時間的任務也是為親人去破解時間的秘密。親情是這個故事最大的「重力」,「父母生而在世都是為了未來要做孩子們的鬼」,這句話是一個事實,進而是一個奇蹟,來自奇蹟般的人類之心。

 

 

 克里斯多夫.諾蘭的電影裡,經歷悲劇的人總能絕處逢生,這也許來自他的人生觀,也因此他的電影能受到主流市場歡迎。【星際效應】足以讓有六十億人口一起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暫時不驚恐,人類的延續是很必要的。諾蘭以前所未見的故事和天才為我們說了唯有他能成就,令人信服又感動得五體投地的電影。這部電影最後不僅找回對人類的信心,也找回了太空夢,那是我們驕傲的年代,讓E.T.打電話回家,讓麥可傑克森moon walking,讓我們相信宇宙中有更多朋友,等待我們打開檔案,並堅信人類總能找到出路。夢想不僅使人類生生不息,夢想使人類偉大。

 

 

interstellar2  

 

Ps.

 當然,有科普概念大有幫助,太空旅行正是最巧妙的時間遊戲。光年是距離,四維空間是時間。就像試片完華納證實有專家看過對白。這部片在對白上相當仔細,不過我的科普程度都看得懂,大家也免驚,就先來看看科普程度到哪裡。

 

  【星際效應】的背景人物是愛因斯坦,他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視時空為動態,他提出時空曲率和蟲洞,為人類的三度空間增加一根時間軸,四度空間化作時間的立方體。【星際效應】故事的開始,就是因為地球已經沒時間了,只有向太空找新星球殖民,人類才能延續。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提出動態時空,牛頓定律就結束了。沒有考慮到重力會有因物質質量差異曲率不同,造成牛頓定律無法完美詮釋,重力會有差別。這就是開場時沙塵飄落卻參差如柵欄般精準失控的異像。

 

 電影更進化到後愛因斯坦時代,就是他企圖調解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矛盾,所以電影在講弦論或其他替代理論的可能性,如果我們能掌握黑洞龐大的數據,就能完美詮釋動態宇宙,不再役於時空,而做時間的主人。全片的科普大致圍繞蟲洞、廣義相對論,四維空間是時間的概念,到隱約透露稍難的弦論。

 

 諾蘭的好處就是它會將未知影像化,例如夢的層次它用電梯表現,蟲洞也示範了兩次,一次是對折便條紙穿過鉛筆兩個洞,接觸的兩個紙面代表不同的時間;其二是小女孩在書架前試圖接合太空船模型的卡楯。至於與【露西】一樣時間是立方體的四維空間,它也做了一個像【巴西】或哈利波特閱覽室那樣的場景設計。

 

最後我要說, 科普就以上這些東西,知道很重要嗎?不重要,因為你是來看電影的,不是來看科學展覽。諾蘭會拿的也是奧斯卡,不是諾貝爾物理獎。諾蘭厲害的地方就是他用科學說故事,現今未解的並不會有天啟式的解答。就像布蘭德教授那個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完美等式。

 

 電影第二難就是這個算式的基本矛盾,因為我們對四維空間即時間了解太少。但當它神奇地被解答了,諾蘭利用敘事省略,讓大家看到人類找到答案後的樣子,觀眾就應該知道,電影不是為科學找出路。比科學更重要的是人類是什麼?

 

 電影第一難的是什麼?【星際效應】最難的問題不是科學問題,最難的問題是:「他們」到底是誰?

 

補充1:塔斯是我的新寵物。

補充2:書中詩句 “Don’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來自英國詩人Dylan Thoma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trick, pm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