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plash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導演:達米恩.查雷澤Damien Chazelle

演員:邁爾斯.泰勒Miles Teller【戀夏進行式】

   J.K.西蒙斯J.K.Simmons【鴻孕當頭】 

上映日期:130日1

 

 

本週上映新片【進擊的鼓手】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年僅三十歲的導演達米恩.查雷澤藉由一名立志成為頂尖爵士鼓手的音樂學院新生安德魯,加入該校爵士樂團後,受到魔鬼教師費查調教的過程,從體無完膚到破繭而出,一年時間內安德魯宛如虎口歷劫般,脫胎換骨。導演藉由爵士音樂,這種從黑人藍調孕育且自身擅長的音樂,來呈現這段從奴役奔向自由的解脫;用宛如運動競賽片的節奏,來呈現校園青春鬥爭求勝的險路;藉由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糾纏關係,來呈現師生主奴、人與魔鬼互相需要折磨的關係,他們在音樂中攻守交替變換位置,它緊繃性感抽送直到高潮黑色的音樂勞動的身體輝閃的銅管躁動的鼓擊對決的師生,視覺和聽覺目不暇給,以爵士音樂為元素的這部電影真是獨特,它沒有慵懶歡樂即興,它是法西斯和哥德結合的感官體操,電影演完台上台下,觀眾都被操到精魂四散身心俱疲,但是爽快。(畢竟願意坐在戲院裡兩小時不動的人多馬是M)。

 

 【進擊的鼓手】利用電影將爵士音樂「坎普」化了,從人物關係甚至到剪接形式,它過多汗水淚水、過多嚴肅、過多野心慾望,它是一段過程,展現權力的交替反轉。達成諷刺效果,風格甚於內容,重視諷刺效果,超越道德。將追求至善最好的理想全拋掉,最終變成一種歡愉互虐的關係。

 

 就像歌德名著《浮士德》裡的魔鬼梅菲斯特,費查將安德魯一步步引上他的大道,最後攫取他的靈魂。費查一如梅菲斯特,象徵「否定」精神,他以種種脅迫、污辱、鬥爭手段,控制樂團的樂手,以「榮耀」及「未來願景」來奴役音樂學院裡未出茅廬的年輕樂手,在身體和心理上都走向極端「否定」,否定自己、他人,摒棄關係。終極目的是否定人性,唯有讓邪惡在心中壯大,不顧他人受難,只求自保,才能上位。

 

 成就究竟要用什麼犧牲來換取?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滋味才會好。」於是有人選擇壓榨自己,加速度,加速焚燒生命來換取成功。其實梅菲斯特才是真正需要浮士德的人,當浮士德遠離對真善美的追求,他就證實了自己的存在。樂團的年輕人最後都忘了當初追求音樂的理想,名利的願景凋蔽,最後只剩下鬥爭。所以電影裡贏得比賽時他們不曾慶功,迷失在對成功的追尋中,各個像洩氣疲軟的幼獸,彷彿生命的本質都是受苦陰暗與奴役,直到自己成為「主宰」。

 

 電影從孤獨在琴房練習打鼓的安德魯開始,他的孤獨與未熟吸引了魔鬼,一路人的野心到哪兒敲到哪兒。全片最高潮就是結局,你也許以為費查是為了培養天才,電影至此卻揭露梅菲斯特的魔鬼慾望。費查不但扭曲了查理帕克的故事,他心中根本不認為人性可以向上提升,否則他不會剝奪安德魯的第二次機會。於是,奴主攻受交換位置。

 

 電影有多坎普呢?就是說它真的有些過份荒誕。爵士樂團通常團長也是樂手,負責牽引樂團表演方向,這部片讓飾演費查老師的演員J.K.西蒙斯穿著健身黑T手持小銀棒指揮,傲嬌地讓所有年輕樂手向他稱臣。而且全片爵士樂都在超精準的控制下進行,也是過份地嚴肅。另外很少聽到爵士樂團是由鼓手領團的,本片特別把鼓手當作焦點。不過,最後長達九分鐘的「車隊」,還是能滿足硬蕊爵士樂迷,只是導演更把即興演奏變成一場激烈床戰,兩小時的操練操練操練,汗水狂飆,主奴對調位置快感,最後給予眼部特寫的肯定,太香豔了,格雷。

 

 片中男主角邁爾斯泰勒飾演的「進擊鼓手」安德魯,他以前輩「巴弟.瑞奇」為師,反覆聽他的音樂。話說,村上春樹在《爵士群象》一書也寫過巴弟.瑞奇,他是這麼寫的

 

 「瑞奇在當時名氣最大,他毫不保留地痛快敲出空前的技巧,酬勞也高得令人眼珠都跳出來的驚人……瑞奇的鼓聲確實有點吵鬧,但仔細注意聽時,我發現他絕對沒有妨礙周圍的音樂。因為在關鍵的一些要點上,呼吸停頓都恰到好處。終究是風靡一世的一代大師才有這樣的本事……真棒!本來打算寫查理.帕克的,結果竟然變成一直在寫巴弟瑞奇。」

 

 對的,那一章的章名是「查理.帕克」村上先生,你也挺坎普的。然而唯有對爵士樂的涵養,才能將這些元素及音樂背後發緣於奴役生活的精神,混種出新的類型。【進擊的鼓手】不僅是關於鼓手或爵士樂,它同時是運動片、《浮士德》、【黑天鵝】,或者說這對師生有一種希區考克電影的關係,他們為了激發彼此掠奪彼此擁有彼此,以很棒的爵士樂技藝和品味,來展露人的慾望和野心。

 

 最後,【進擊的鼓手】是《娛樂週刊》年度十大電影的第一名。「哇,是《娛樂週刊》耶!」玉嬌龍和碧眼狐狸互看一眼,對彼此表達讚許之情!(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trick, pm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