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名稱:【玫瑰人生(La Vien Rose)

配樂:Christopher Gunning & Various Artists

發行:EMI唱片

發行日期:2007-03-16


   
台灣90年代末期,法國浪漫電影和發燒片大行其道,幾乎以香頌、酒館音樂為題的合輯,至少收錄Edith Piaf(以下簡稱Piaf)演唱的歌曲,特別是〈玫瑰人生〉(La Vien Rose),甚至選作汽車廣告曲,演唱者不說,歌曲可說街知巷聞。

 電影開場Piaf坐在哥倫比亞錄音室,背後是Billie Holiday相片,她打趣說:「我們同年生的,很巧合吧!」如同村上春樹想爵士直指比莉哈樂黛,等於和香頌畫上等號,人生毫不遜色,香頌歌后Piaf傳記片《玫瑰人生》榮選柏林影展開幕片。

 電影敘事如同60年代崛起哥倫比亞天王巴布狄倫自傳<搖滾記>,採用時空錯序的方式來回憶,法國導演奧利維達昂在處理法國小雲雀Edith Piaf傳記時,也以時空跳接的事件來回顧。直到片尾Piaf最後一夜在病牀上回想早夭的女兒時,觀眾就如同病榻的Piaf穿梭在她的意識流中,回顧了鐵肺歌后的藝界人生。

 本片除了法國叫【La Momé】(小姑娘)外,全球片名都以【La Vie en Rose】,就像鄧麗君傳記片不免要叫【甜蜜蜜】。本片法國當然票房大熱,但在導演的手法下,不熟悉Piaf的觀眾較難進入狀況。單指片中刻劃美國唱片界人員,可想見導演將對法國傳奇歌后的撫往,留給自家人。外界只能品味歌曲和女主角精湛演技。

 《玫瑰人生》原聲帶分成三部分:Edith Piaf經典原曲選輯、Christopher Gunning原創配樂、歌手Jil Aigrot為影片歌曲配唱的歌曲集,如同先前Johnny Cash傳記片【為你鍾情】,本片也基於原曲混音效果或將欠佳,故重新配唱,可參考<Mon Homme>故意生硬地配唱效果。跟隨導演選用詮釋Piaf境遇的歌曲,頗見巧思。原聲帶開場用英文歌<Heaven Have Mercy>,點出歌后悲劇人生,交響樂及手風琴極具戲劇性,原聲帶收尾則用極為香頌風情的手風琴演奏名曲<玫瑰人生>。

 片中隨人生事業征戰ABC俱樂部、奧林匹亞劇場到紐約卡內基中心,導演都有紀錄外,主軸大抵是三個男人改變了Piaf一生,影帝傑哈德巴狄厄飾演的勒普雷老爺發掘<鄉下姑娘>(Les Momes De La Cloche),死前為她取名小雲雀;其後Raymond Asso,將她改造成藝術家,在巴黎ABC俱樂部演唱<Milord>(我的老爺),風靡全法國。隨後跳過尚考克多和尤蒙頓,來到赴紐約時期結識拳王馬歇爾謝丹。最後空難乖隔的悲戀,導演連串起<Mon Dieu>(天啊)、<L’hymne A L’amour>(愛的禮讚)、<Non, Je Ne Regrette Rien>(我無怨無悔)三首名曲,將電影推向高潮。較以甚至串用在預告的<我無怨無悔>,<玫瑰人生>該曲並沒戲劇性串用,指陳導演詮釋Piaf傳記的悲憫憐見。音樂與愛情與傳奇的關係藉此緊緊連繫。

 電影配樂全長僅20分鐘。多是襯景音樂,如絃樂為主的<La Mort De Leplée>(勒普雷之死),同樣絃樂田園風格<L’idylle>,結局長達7分鐘的<Dernière Nuit>(最後一夜),大量絃樂陰暗悲悽,襯以意識流動的鐵琴,加入人聲,後以主旋律<Lisieux>(德蕾莎修女)收曲,<Lisieux>是全片主旋律,是Piaf信仰與慰藉的來源。當Piaf在片中由Raymond Asso集訓後登台演唱,導演去戲劇化地用這段主旋律<L’ABC>襯樂,原來清靈通透的鋼琴,在絃樂變奏下,增添了聚光燈下的流動光華。曾獲3BAFTA配樂獎的Christopher Gunning,不喧賓奪主地位居客席,來幫Edith Piaf傳記片配樂,回頭導演也為這段音樂留了記憶鮮明的位置。

 電影和原聲帶都喜歡,女主角演技出神入化,已不是【終極殺陣】的小姑娘了。/ 完

 

(本文刊載於「台北之音」網站,hitoradio.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trick, pm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