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舖師  

【總舖師】(Zone Pro Site)

導演:陳玉勳

演員:夏于喬林美秀楊祐寧、吳念真、柯一正

上映日期:816

 

 知名廣告導演陳玉勳久違長片新作【總舖師】,是部難能可貴、老少咸宜且適合闔家觀賞的國片。它幽默笑料自然,不賣弄髒話情色剝削宅男鄉民、不因陋就簡、場景服裝便宜行事還硬轉是貼近庶民生活,它不搞偶像劇文藝腔,但精神氣息熱鬧活潑。在一片低成本、低智商加低級的「三低」電影中,【總舖師】出淤泥而不染。它顏色瑰麗、人情飽滿、菜色豐富、甘草馨香,最重要是它能讓觀眾愉快地走出戲院,不會抱怨被推進牛肉場,牛肉沒吃到還反被吃了豆腐。 

 

 【總舖師】標榜以台灣辦桌文化為靈感,描述二十多年前台灣有三大名廚,北有憨人師、中有鬼頭師、南有蒼蠅師,無奈時移事往,好像中華商場拆除那樣,名師銷聲匿跡。此時,台灣要舉辦第一屆辦桌大賽,經過激烈的料理對決之後,全台第一的【總舖師】即將再度誕生了。

 

 不過【總舖師】不是周星馳【食神】或徐克【漢漢全席】那樣廚師臥虎藏龍,終要華山論劍的武林世界,總舖師鍋鏟較勁,也不像【英雄】那樣要夾帶意識型態,把北中南辦桌文化變成唯我獨尊的一種。【總舖師】藉用台灣古菜,比較類似李安【飲食男女】藉用中國功夫菜來談「親情、鄉愁」,李安說「食慾如性慾」,人生沒情沒愛就沒滋味。

 

 【總舖師】要從做菜中得到什麼體悟呢?答案是認識自己。在谷底翻身且歡笑奇緣中,認識自己的不足,也認識自己的父母、愛和勇氣。我覺得【總舖師】是宛如【我的希臘婚禮】那樣的喜劇,圍繞在家庭、親情、料理,是以女主角為主的成長電影。做為總舖師的女兒,就像身為希臘家族的女兒一定要嫁希臘人那樣,一定要勇奪全國第一名廚嗎?夏于喬要變花木蘭嗎?還是食神要住進她的身體裡呢?

 

 【總舖師】的主角是夏于喬,接連在【明天記得愛上我】【總舖師】擔綱女主角,夏于喬好像「演員元年」般成績亮眼。陳玉勳無論執導電影或廣告,都著重故事人情,創造許多亮眼的人物,所有參演【總舖師】演員,從主角到配角都表現稱職,是一次出色的整體演出。很多廣告人物本身就具有吸睛效果,全片導演幾乎搜羅廣告界、劇場界到電影界特色人物,不乏新鮮臉孔,嘉賓串場也不含糊,老幹新枝,加上吳念真和柯一正的人文質感提升,至於林美秀真是渾身喜感。

 

 至於【總舖師】的台灣古菜究竟是什麼?電影裡的古菜是來自一對結縭五十年的老夫妻,想正式辦桌當補請婚宴時提出的要求。出人意外的是,傳奇總舖師的「水某」和「水女兒」居然做菜普普,什麼絕學都沒學會。妙的是,陳玉勳完全不處理「遺憾」,反倒強調一對母女的「勇直」,一副現在學還來得及地心情,就接下了老夫婦的委託。冰冷的老招牌,因為人情,有了新活力。跑路的人生裡,因為貴人,有了新契機。就算血緣遺傳或料理醫生都緩不濟急,結局仍有高人逆轉。

 

 因此【總舖師】作為喜劇,其實應歸屬為神經喜劇(screwball comedy)。它以女性為主角,有很多黑色電影裡會出現的人物,如鬼頭師或討債客,有很多突發狀況不斷考驗主角的日常經驗,最後將以戀情或婚姻收尾。神經喜劇裡的主角經常身處不合時宜、錯置的無厘頭場景,好像眾多廣告橋段集大成的瘋狂鬧劇。眾師生在失傳的菜譜上屢戰屢敗,大家是愈看愈開心。

 

 所以,辦桌文化或總舖師雖然是本土而庶民的,但它的笑料其實是神經質的、都會的、中產階級的。這種神經喜劇片名通常都很奇怪,像【愛的大追蹤】原文片名(What’s Up, Doc?)或者【育嬰奇譚】(Bringing Up Baby),然後baby是一隻豹。你看【總舖師】的英文片名是「Zone Pro Site」?是什麼Site?廚師比賽?英文片名怎麼這樣翻?是學【大尾鱸鰻】(David Loman)?不可能。我沒聽說過有【大尾鱸鰻】這部電影,有嗎?

 

 例如片名【令人討厭松子的一生】。松子很討人厭嗎?當然不會。電影【總舖師】不是意圖要把做菜當競賽,不是要華山論劍,本片講做菜不爭才華。【總舖師】要爭的是想念,兒女對父母的想念,對文化和歷史的想念。「稱號」令人懷念,好像人人談起「蔣經國」不免講起十大建設,人人談起「總舖師」,應該想到廚師、辦桌、喜宴、台菜,想到文英「糊塗總舖師」,希望能令你想起美好時光。 

 

 所以【總舖師】在喜劇氣氛下有濃厚的鄉土人情。陳玉勳電影向以市井生活小人物為主角,如同【熱帶魚】【愛情來了】,儘管題材人物不同,主角經常陷入迷惘,迫切需要各種指教。結果所有想得不是太多就是想太少的人物,像動畫電影般擠在一部電影裡,導演有將廣告的渾身解數盡出,笑料千奇百怪,笑聲此起彼落。

 

 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做菜不容易,拍電影也是。【總舖師】做為國片,全片畫面豐富飽滿,若說顏色是菜色,【總舖師】工夫仔細且用心講究,一個瘋狂的神經喜劇,美學、音樂、表演、劇情都不馬虎,雖然還是能感覺作者言猶未盡,沒有三幕劇大高潮收尾,笑點人人不同,各有所好。或者,在眼花繚亂之後,古菜彷彿只是傳說。

 

 不過,電影整體呈現的節奏掌握和背後情感訴求,使得那些喜劇橋段不是花拳綉腿,【總舖師】人物不少,剪接尤其用心。不過,最打動我的還是【總舖師】以料理發展故事,所呈現出來的一份天倫情深,以做菜吃菜,所體悟的一份通情達理,以及陳玉勳電影裡,幾乎沒有反派人物,給予觀眾逃避現實的城市樂園。真心地擁抱歡樂、關懷鄉土、熱愛文化,就能自然地呈現在影片中。【總舖師】的菜不分地域,料不分省簎,地不分南北,場景服裝也是西裝花布相互競豔,各有怪絕,就各有勝點。

 

 最後,還要說【總舖師】不只是喜感取勝,它劇本也有意味突出發人深省,此舉例三處:

 

 第一,為何鬼頭師的菜要叫做「蛋是又何奈」。因為鬼頭師學藝出道的六0年代是偶像明星崔苔菁風光的年代,創意料理結合流行文化,就是行銷。換個名字就能讓老招牌注入新活力,這就是文化再造的精髓啦。

 

 第二,為何劇場演員單承矩飾演的角色會跑票改選無怨無悔呢?【總舖師】跟【食神】有一樣的體悟,做菜不只要有心,更要體會吃菜人的心意。你看那吃菜的評審各個面如閰羅,面筋不開,把吃菜當成評分,評一輩子,最高境界也是只求無怨無悔了吧。

 

 第三,為何蒼蠅師的食譜祕笈最後一道菜是煮菜尾湯?

 

 起初我想到【料理鼠王】那道普羅旺斯燉雜菜(Ratatouille),菜尾湯就是雜菜肉羹,美味竟就是尋找的古早味,家常味,我想到評論家說「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但偉大的藝術家卻可能來自於任何角落。」

 夏于喬當不成演員然後在做菜中找到天命嗎?然後我發覺這不適用於【總舖師】,小婉師沒有一夕打通任督二脈,變成妙手廚師。菜尾湯就像蕃茄炒蛋,菜尾是柯一正留給女兒的一道考驗,如同楊祐寧南北走透只想尋回「母之卵」。【總舖師】可以是一部成長電影,找到自己,認識自己,我從父母的手中接過聖火;【總舖師】可以是一部童話電影,導演是彼得潘,食物是飛翔的魔法,帶我們到達Neverland。

 

 但是,當我想起吳念真飾演的憨人師教夏于喬做菜尾湯的那場戲。菜尾湯是如此平民,做菜當然講究好吃,但創意錦上添花,論吃飯總歸吃飽才是實在,莫怪憨人師和蒼蠅師都留住一手做菜尾,菜好自然能使人吃飽。【總舖師】在瘋狂的喜劇之餘,是一部實在的電影,份量飽足,香氣濃厚。

 

 總之這部電影確實有如看陳玉勳廣告拍手叫絕的時候,但也有一幕炒出了我的眼淚,令我始料未及。所以記得看完【總舖師】去看【失魂】,在此推薦值得欣賞的國片,希望大家像我一樣喜歡。/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trick, pm185 的頭像
    Patrick, pm185

    185電影人

    Patrick, pm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